闽亭社区:打造基层治理与民生保障“双优”社区
日期:2024-07-29 16:50
政策文件:

  在亭江镇的中心,有一个经历了从渔村到社区华丽蜕变的地方——闽亭社区。这里曾是村民们以渔业捕捞为生的闽亭村,如今已成为融合了回迁安置小区、商品房小区和老旧村屋的典型混合型社区。

  社区常住人口3103人,其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超过一半,且独居、空巢老人居多,同时还有20户39人的低保、低收入等社会救助对象。在社区治理方面面临着居民归属感淡化、社区参与度不足、专业服务力量薄弱等诸多难题。为此,亭江镇结合马尾区城乡社区“五社联动”试点项目(社区、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元素联动),通过搭建 “三亭三增”(守护亭、连心亭、联动亭)的多元共治平台,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既保障了社区困弱居民的兜底服务,也激活了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活力,将社区打造成“基层治理”与“民生保障”齐头并进的幸福共同体。

  打造守护“亭” 增加居民幸福感

  针对独居、空巢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多的情况,闽亭通过入户走访建立电子台账。依靠专业社工力量,以志愿者培育为抓手,倡导“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动员低龄老人、儿童青少年、赋闲妇女等组建志愿服务队照顾特殊困难老年人。

  “我的儿子常年在国外,社区志愿者们每月会定期上门关心我的饮食起居。在志愿者的邀请下,拗九、七夕、重阳……参加了好几次社区组织的活动,认识了不少新朋友,心情也变得开朗起来。有他们我在这边养老很安心。”闽亭社区居民江爷爷对志愿者们的关爱竖起大拇指。

  亭江镇闽亭社区书记林杰增介绍表示,志愿者们通过“结对守护”“季度庆生”“节日巡访”为老人“保驾护航”。“结对守护”活动中低龄老人志愿者每月入户;“季度庆生”活动中融入健康和安全知识宣讲;“节日巡访”活动中在传统节日为老人送上祝福和美食。

  截至目前,闽亭社区、社工与志愿者探访特殊困难老年人500余次,邀请近百位老人走出家门,60名低龄老人和小小志愿者参与服务,邻里互助频繁,居民幸福感提升。

  打造连心“亭” 增加居民归属感

  闽亭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较少,为弥补服务力量的不足,该社区通过“党员带头、党员推荐”的方式挖掘骨干居民,由专业社工为这些居民赋能,提高他们的参与能力和动力。

  目前,该社区已孵化培育了12支自治组织,这些自治组织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的策划筹备, “健康自转亭”项目便是其中之一。“你们如果有关爱老人的活动可以喊上我们一起, 我可以过来当志愿者帮忙……”闽亭社区的林阿姨每到周四,她都会到“健康自转亭”帮忙做志愿者,为邻居们义务测量血压、血糖,并积极参与亭江镇政府组织的志愿服务培训,提升了专业水平。

  林杰增表示,通过“三个一”服务机制,目前已孵化培育12支自治组织,并制定《闽亭社区志愿服务时数管理办法》,激活了社区内生动力。

  打造联动“亭” 增加居民获得感

  提供免费的公益课程、普及健康养生知识提高慢病管理能力、为困难群众提供慰问物资、表演节目丰富社区文化活动……闽亭社区地处亭江镇中心但在地资源少,社区积极依托各类服务项目整合社会组织、公益慈善资源等力量参与社区服务,让更多的外部资源流向社区、助力社区。

  林杰增介绍,我们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弘扬“党群合作,人人公益”精神,搭建“社区—小区”党群服务平台,结合传统节日活动打通公益慈善资源参与渠道,积极整合力量参与社区服务。目前已与5家机关单位共建,链接学校、企业、基金会等20余家资源。

  今年内已累计开展活动34场次,受益居民1300余人次,召开10次议事协商会,解决居民问题诉求10余件,增加居民获得感,多元主体成为社区共建共治力量。

  闽亭社区的“五社”联动与“三亭”共建,不仅是社区治理的创新之举,更是温暖人心的民生工程。“希望能通过这些举措,让每一位居民都感受到了关怀与尊重,让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和谐与希望。”亭江镇副镇长黄榕告诉记者。(海峡时报)

来源:马尾区农业农村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