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委员:
《关于加强社会(基层)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的建议》(20234010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在加强基层应急力量方面。
近年来,马尾区应急管理局积极探索基层救援力量体系建设,主动适应“全灾种”,努力构建“大应急”,全力确保“大安全”,全力推动我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目前,全区登记在册灾害信息员83人,防震减灾宣传速报员80人,覆盖全部村(社区)。所有村(社区)均已组建防汛应急抢险队伍,人数多为10-30人,负责在村抢险救灾工作小组的指挥下,承担本辖区危险区域巡查、监测,危险区域人员应急转移,险情早期处置(如拉警戒线、疏散人员等)等工作。目前,区、镇、村三级共有防汛抢险队伍90支,共1395人。
为打造“5分钟响应、15分钟到达、20分钟内开展施救”的快速响应救援圈,按照市安委会部署,区安委会计划从2023年5月至2026年5月,利用3年时间,推动全区所有乡镇(街道)应急救援站全覆盖,所有行政村(社区)应急救援点全覆盖,实现全区“一镇一站、一村一点”规范化、标准化运行。
二、在加强社会应急力量方面。
区安办已对辖区内领航救灾救援中心、红山油库、兴闽油库、福州开发区安然燃气有限公司、福州开发区润能天然气有限公司、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马江保安服务有限公司、福州胜科水务有限公司等7支社会应急救援队伍授旗授牌,积极安排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参与辖区内应急预案演练,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2023年,区应急管理局为加强我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提高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能力,根据《福州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榕政办〔2021〕21号)有关规定,同意批复成立“福州市马尾区曙光救援中心”。
三、在加强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方面。
每年由我局牵头组织1-2次防汛业务知识培训,培训对象为区防指成员单位负责人,各镇街分管领导,各村两委主干。区农业农村局每年组织1-2次水库运行管理及应急抢险培训,培训对象为有水库的村(社区)的包库责任人、水库管理员、镇街分管领导等。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每年组织1-2次地质灾害防治培训,培训对象为全区有地灾隐患点、高陡边坡的村(社区)的主干,群测群防人员、镇街有关干部等。各镇街每年也根据实际需要组织村干部进行安全业务培训。
每年我局联合区人武部、有关镇街、村(社区)组织1-2场防汛综合演练。区农业农村局与各镇街每年组织有水库的村(社区)开展水库应急抢险演练及水库下游群众转移演练。我局、资源规划局与有关镇街、村(社区)共同开展地质灾害威胁区群众应急转移演练。各镇街每年也根据实际需要组织有关村(社区)开展各类安全演练。通过演练,检验各类预案的实用性,提高基层组织及应急队伍的应急反应能力。
区消防大队制定完善重点单位灭火救援预案150余份,完成重点单位学习180余次,开展大队(站)灭火救援演练120余次。推动微型消防站建设,重点摸排人员、器材配置情况,深入辖区微型消防站开展日常训练、演练,共拉动演练110余次。
四、在加强社会宣传教育方面。
2022年,我区总投资189.9万元,建成独具马尾特色的天马山安全主题公园,公园将安全法律、安全科普教育、防灾减灾、消防文化、道路交通和应急救援知识等融为一体,厚植安全文化,强化“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构建多元化公众安全生产教育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让群众通过互动体验掌握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知识和避险自救技能,增强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每年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国际减灾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契机,在各村(社区)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向人民群众传播社会应急文化理念和居民防灾减灾意识。今年以来,全区4个消防救援站作为宣传教育基地每周落实开放日活动,接待社会各界群众参观学习3000余人次。区消防大队广泛开展“全生命周期”消防宣传,联合政法委、文明办开展宣传活动10场,联合区融媒体中心开展防火卷帘科普宣传。“两马同春闹元宵”、“3·15”消费者权益日、“六一”儿童节等节点策划宣传活动,拍摄相关宣传视频20余条次。
五、在加强经费保障力度方面。
区财政局每年将应急管理工作经费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满足应急管理及完善物资装备配备等工作需求。
2023年,区财政预算安排应急管理运行及专项工作经费466.55万元,主要包括:森林防火及巡查消防队伍运行业务经费60万元;海上搜救中心业务经费30万元;地震预警终端建设安装使用费13万元;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及运行经费89.55万元;自然灾害避灾点维护建设经费20万元;防灾减灾运行业务经费5万元等。同时,根据财力,及时调整支出预算安排,统筹做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财政保障工作。
特此答复。
区分管领导:吴晓峰
单位主要领导:丁祥泰
经办人:陈达君
联系电话:0591-83689190
福州市马尾区应急管理局
2023年8月10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