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员会关于开展2024 年度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估有关工作的函》(榕名城委函〔2024〕488 号)等文件要求,我区组织相关单位对辖区内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以及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工作开展动态监测,并形成2024年动态监测报告。
一、总体概况
我区现有历史文化街区1处船政官街、已公布历史建筑群1处琅岐镇海屿村、历史文化名村1处亭江镇闽安村、已公布历史建筑49处,已公布传统风貌建筑4处,推荐传统风貌建筑158处。
二、评估监测内容
(一)相关中央、省级文件精神落实情况
我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条例》、《福建省传统风貌建筑保护条例》等文件精神以及相关政策,全面推进古厝保护管理。定期开展《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文件的普法宣传,在我区人流量较多的场所开展古厝保护普法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单,现场向群众讲解历史建筑的维护与修缮要求,解读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古厝保护意识。
(二)历史文化资源调查评估、认定公布和保护管理情况
1.普查工作方面。我区已于2021年完成全域古厝普查核查工作,范围全面覆盖马尾区三镇一街,涉及50年以上或虽不满50年但有特定价值意义的建筑。2022年3月我区对罗星街道“上岐罗建片城市更新+项目”收储范围内进行历史文化资源评估并形成报告。2023年根据新线索,我区对马尾镇新发现的马尾造船厂大礼堂等6处古厝召开专家评审会,经与会人员讨论研究后,形成专家意见,公布历史建筑2处、传统风貌建筑4处。2024年5月我区对亭江闽亭片棚户区改造项目收储范围内进行历史文化资源评估并形成报告,对日常巡查中发现的建光村建光路52号、船政空压站等5处古厝,进行现场实勘、评估,形成推荐名录,予以登记、预保护。
2.保护管理方面。马尾区历史文化特色街区已编制完成《马尾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已公布历史建筑群琅岐镇海屿村已完成图则编制;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闽安村已完成保护规划编制;历史建筑47处已完成测绘建档、保护图则编制及挂牌工作。传统风貌建筑4处、推荐一般历史建筑、推荐传统风貌建筑158处均已完成保护标志设置。公布历史建筑49处、传统风貌建筑4处相关信息均已录入省级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信息系统。
3.文物保护单位方面。现有不可移动文物共计401处,区保以上77处(国保5处、省保3处、市保13处、区保56处),文物点324处。完成全区不可移动文物安全责任人公示公告挂牌,切实解决文物安全责任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完成所有不可移动文物记录档案规范化建档工作并动态更新记录档案情况。
4.其它历史文化遗产方面。我区在非遗保护方面积极开展非遗调查工作,深入乡村、社区,与传承人、当地居民等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传承情况、技艺特点等,全面了解和掌握该地区的非遗资源状况。通过非遗调查,目前为止已挖掘认定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4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项。
(三)保护管理责任落实情况
1.城乡建筑风貌管理主管部门或机构的建立情况,历史文化名城街区、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 建筑保护利用的职责划分等情况。
按照“全区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属地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我区成立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历史建筑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各镇街设立古厝保护管理专门机构,开展对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日常巡查、工程监督等工作,层层落实管理责任。福建船政管委会主要负责马尾船政文化城及街区内古厝的保护管理工作。
2.历史文化保护管理地方性法规、管理规定和保护规则、技术标准等制定和执行情况。
根据中央、省市文件,结合马尾区实际情况,陆续印发《马尾区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相关流程的通知》、《马尾区2021年古厝保护提升工作方案》、《福州市马尾区进一步加强有保留价值建筑保护专项行动方案》等相关文件以及与各相关单位签订《马尾区历史建筑保护工作责任书》,要求相关部门贯彻落实上级对古厝保护利用工作的要求,切实推进古厝保护利用工作。
3.各类保护要求落实、保护责任划分等情况;保护资金投入、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情况。
我区成立马尾区古厝保护提升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区住建局,由区住建局牵头,协调开展全区历史建筑、历史建筑群及风貌建筑保护工作;区文体旅局对文物进行保护管理;福建船政文化管委会对船政文化街区进行开发管理;各镇街设立历史建筑等古厝保护管理专门机构,各村居指定专门人员,开展古厝保护管理工作。
2024年我区琅岐镇建光村南社36号金砂礼堂修缮项目获得省级奖补资金25万元,已发放到位。
4.保护日常巡查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执法检查和处罚问责情况。
一是落实“区政府-主管部门-乡镇街道-责任人”四级管理责任机制,落实具体工作职责,确保责任落实一贯到底。区政府与船政管委会及各镇街签订历史建筑安全管理责任书;二是落实巡查管理机制,由船政管委会及各镇街自行组建巡查队伍,每月对所有古厝进行巡查,并将巡查情况记录在福州市古厝保护管理系统中,及时向区古厝办反馈辖区内历史建筑消防安全、建筑使用、挂牌保护、濒危建筑等巡查情况;三是区古厝办不定期前往各镇街督查古厝保护情况,并及时督促整改,确保古厝安全。四是开展全区历史建筑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2024年5月印发《马尾区历史建筑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根据方案要求对全区历史建筑进行逐一入户排查,对发现的消防安全隐患迅速整改,动态清零。
5.街区、名镇名村、传统村落落实《福建省历史文化名 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条例》第三十八条、《福建省传统风貌建筑保护条例》第三十二条关于消防安全责任方面的情况。
根据《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条例》第三十八条、《福建省传统风貌建筑保护条例》第三十二条,马尾区下发《关于强化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预先保护老建筑防火安全管理的通知》、《马尾区历史建筑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各镇街加强网格化巡逻,加大消防宣传,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及财产安全。
6.文物具体保护措施依法公告施行并纳入相关规划情况;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完成及动态更新情况,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和市(县)域文物保护专项规划编制、审批、公布和实施情况;市域范围内,特别是历史城区考古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基本建设工程考古前置制度的落实情况。
我区加强文物保护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已完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建船政建筑,马江海战炮台、烈士墓及昭忠祠,罗星塔保护规划》编制,并按流程逐级上报审批。强化文物“四有”工作,规范文物分级管理、分类建档,完成全区不可移动文物核查工作,开展文保单位数字化建档,摸清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底数和保护状况。严格执行城市建设文物保护前置条件,明确规定每个新开发和旧城改造项目需由文物部门提前介入,确认改造区内的文物情况,提出文保意见建议。开展大型基础建设中文物调查勘探和考古发掘,指导完成我区“三站两区间”建设及地铁等项目文物报批工作。完成全区所有不可移动文物定线落图工作,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管理系统,对200多项城市建设项目出具文物审查意见。
7.城市更新过程中保护责任落实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城市更新改造中历史文化遗产先普查(50 年以上建筑)后征收制度建立落实情况、涉及到历史文化遗产普查认定的近期拟列入及年度列入征迁、成片开发利用项目的数量及简要情况等。
2018年以来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历史文化遗产已落实先普查后征收制度,有19个征迁项目,共排查出8处历史建筑及文物,均已对历史建筑及文物进行挂牌并定期巡查保护。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文物建筑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九条措施的通知》的相关规定,在实施旧城更新改造、组织项目建设和开展征地拆迁前,组织改造或建设区域内50年以上的建筑进行普查甄别和认定公布,开展文化资源评估论证,提出文化遗产和风貌保护措施。未开展普查等工作的,不作出房屋征收决定。
2022年我区对上岐罗建片城市更新+项目搬迁范围内50年以上建筑进行摸底,搬迁实施单位委托福州市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罗星街道“上岐罗建片城市更新+项目”收储范围内历史文化资源评估报告》,并按相关规定履行专家论证和公示等程序。
2024年我区对亭江闽亭片棚户区改造项目收储范围内进行历史文化资源评估,并编制完成《马尾区亭江闽亭片棚户区改造项目收储范围内历史文化资源评估报告》,并按相关规定履行专家论证和公示等程序。
(四)保护利用工作成效
1.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的传统格局、 自 然景观、人文环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保护情况,包括历史风貌破坏问题及整改情况。
2013年,我区委托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亭江镇闽安村编制《闽安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该规划已于2020年通过省政府审批。同期编制的《闽安文物保护规划》和《闽安村旅游规划》已通过审批。
闽安村城里街8号经区政府投入20万元打造古镇旅游产品展销店,并上线传统村落海峡租养平台;闽安中学5号楼经区政府投入约58万元打造社区文化基地,配备社区图书馆、运动馆和电子阅览室。
2.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的保护修缮进展以及人居环境改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基础设施改造等情况。
船政内历史建筑、风貌建筑主要为马尾造船厂生产时期所用建筑,共13处,其中已完成修缮9处,活化利用9处。目前,活化利用的业态有文化展示、文化演艺、文创书屋、游客服务等。其中有利用历史建筑“甲装居课保障组”布置1:1水上飞机模型,作为船政首创航空的展示;利用历史建筑“机装课仓库”改造成的船政书局,集图书文献收藏、文化交流、研学、文创作品展示和文化休闲于一体,获评福州“十大最美书店”,吸引众多游客群众参观打卡;利用历史建筑“机修车间”打造国内首个“折叠渐进式”演艺剧场《最忆船政》,通过由舞蹈、话剧、武术等表现形式,运用了多元的数字互娱技术呈现手段,通过虚拟及增强现实、浸入式3D Mapping、全息投影等高科技手段在演艺中的融合,弘扬文明互鉴、继往开来的船政文化与爱国、科学、创新、图强的船政精神。截至目前,《最忆船政》实景演艺项目已累计演出378场,接待游客超6.8万人次,荣获“2024年全省数字文旅应用场景示范案例”。近日,在第一届福州古厝活化利用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中,中国船政文化城入选了十大古厝活化利用优秀案例。
3.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和利用情况,包括留而不修、修后未用等空置状况。具有保护价值的老建筑、古民居加固修缮、消除安全隐患、活化利用等情况。
我区已公布的49处历史建筑及4处传统风貌建筑均完成挂牌保护工作,对历史建筑及风貌建筑修缮维护建立“四级”管理责任体制。2023年我区修缮3处古厝,完成5处古厝的活化利用。2024年我区修缮2处古厝,活化利用2处古厝。相关职能部门不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检查,区古厝办、区文旅局、消防大队对全区4个镇街历史建筑开展消防检查,整改一般隐患建筑20处,一般隐患问题数量22个,排查率100%,问题率45%,整改率100%。
4.“十四五”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中央或省级预算内投资项目实施情况。
我区无相关工作内容。
5.文物本体保存状况,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及其环境的活动情况,以及已有的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情况;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含安防消防防雷)情况;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日常保养情况;文物安全责任落实和安全管理情况;文物使用和开放利用的整体情况,文物对公众开放及开放状态情况。
我区坚持把文物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加强对文物的安全管理和巡查力度,有效防止文物被盗、损坏等事件的发生。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加强“两线”范围内文物保护工作,加大执法力度,形成长效管理。持续推动智能化文物安全防护能力建设,完成覆盖全区建筑类文保单位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实现远程监管、消防安防合一,监管人员智能巡查,确保安全风险早发现、早制止、早纠正。近年来,我区共投入5000多万元完成福建船政建筑、亭江炮台、潮江楼等重点文物和涉台文物、革命文物修缮工程20余处。文物保存现状持续改善,切实当好文物的“守护人”。开展3处国保罗星塔、昭忠祠、福建船政建筑“三防工程”建设,活化利用闽安协台衙门、马限山圣教医院旧址、潮江楼等一批文物建筑,潮江楼被授予省廉洁文化示范基地,长柄朱子祠、琅岐朱子祠设立文化传习所,作为朱子文化教育阵地。
6.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情况。包括技术服务团队参与、吸 纳社会资金投入等情况。
我区积极动员群众对私有产权的古建筑展开修缮、活化利用工作,广泛动员企业家、乡贤出资修缮祖宅、古建筑,为家乡古厝修缮保护及活化利用贡献力量。2024年由古厝保护责任人及乡贤自筹资金完成两处古厝修缮并作为宗祠使用。
(五)保护活化利用等试点示范情况
第1-3点我区均无相关工作内容。
4.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等老建筑活化利用的经典案例和经验做法情况。
马尾造船厂的机装课仓库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位于船政文化城船厂片内,占地面积1203平方米,原为机装车间配套仓库,于2021完成修缮,现改造为船政书局并设立船政历史文化资料中心。书局以造船零件、船舶老物件、船政人物和景点油画等作为空间装饰元素,通过新旧对比让百年船政文化沉淀在书局内,让广大游客、读者感受到船政文化独特的魅力。书局现有现有藏书15300多册,船政方面书籍约800多册,是集船政图书文献收藏、船政文化交流、研学、文创作品展示及文艺休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场所,是福州市历史建筑及历史建筑活化示范点。
5.其它试点示范亮点工作情况。
船政书局是对旧工业厂房的保护利用,赋予其全新的功能,是船政历史文化相关书籍、文献的收藏和展示场所。自船政书局揭牌以来备受社会关注,社会各界通过各种渠道关系了解到船政书局的开放情况,并于书局内开展各种社会活动。不仅有厦门大学福州校友会在船政书局召开读书分享会、马尾实验小学1000多名师生在船政数据开展“情系实小 共度重阳”茶话沙龙活动,更有各界媒体争相到船政书局拍摄宣传船政文化。福建船政孕育了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进思想,一批批满怀爱国赤忱的船政先贤们救国图强,勇担重任,探索创新,在思想文化、海防建设、海军发展、现代教育和工程技术等方面做出巨大成就,一系列成果与精神内核为当今社会“立德树人”的理想信念教育,为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传承,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精神财富。
附件:1.历史文化资源普查认定和保护管理情况表
2.保护管理责任落实情况
福州市马尾区古厝保护提升领导小组办公室
福州市马尾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代章)
2024年11月6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