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概况】
马尾是福州主要城区之一,是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3820”战略工程的前导区,位于福州市东南部,闽江下游北岸,西与晋安区相接,南与仓山区、长乐区隔江相望,北接连江县,区位条件优越。辖区面积275.66平方千米,下辖3镇1街共17个社区62个村,常住人口29.2万人。马尾区拥有综合保税区、海丝核心区、自贸区、福州新区等国家级名片,先后荣获全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区、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水产品预制菜之都等一批国家级称号。
区位优势突出。马尾是福州“东进南下、沿江向海”,发展滨海城市的冲要之地。福马路、江滨大道畅通东西,青洲大桥、琅岐大桥互联南北,到福州火车南站仅10分钟车程。104国道、沈海高速穿区而过,形成辐射连江可门港、长乐机场等重要交通枢纽的“半小时交通圈”和辐射宁德、莆田、福清、平潭等区域的“一小时交通圈”。
产业基础深厚。高新企业集聚,新大陆、福光股份入选2024年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5家企业入选2024福建民营企业百强,7家企业上榜2024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百强。目前,马尾正集中发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储能、水产品预制菜等三大产业集群。拥有全省唯一、全国第四个国家级物联网产业基地,入选全国十大预制菜产业基地,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入围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创新活力迸发。培育新大陆、飞毛腿、星云电子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44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63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9家。全区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家,省级创新实践基地9家,数量均位居全市第一。2023年规上工业R&D投入强度位居全市第一。
营商环境优越。始终秉承习近平总书记在1991年2月开发区现场办公会上提出的“马尾的事,特事特办、马上就办”要求,率先推出“红灯呈报制”“办事限时制”“无偿代办制”等三项机制,实现“一栋楼办公”。如今,在全国首推“一照一码”“证照分离”“一窗受理”等一系列改革举措,设立“特事特办”窗口,实行项目“保长制”服务,为企业解决后顾之忧。同时,马尾港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海关、边检、海事等多家口岸单位集中驻区办公,通关环境高效便捷。
文化积淀深厚。“千年古港、百年船政”的马尾被誉为中国近代史“活化石”,是“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素有福州“水上门户”之称,也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之一,拥有闽安历史文化名村等多个国家、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尾作为船政文化发源地、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近代职业教育发源地、中国海军摇篮以及两岸交流的先行区,培养出严复、邓世昌、詹天佑、刘步蟾等一大批近代著名思想家、工程专家和民族英雄。
生态环境靓丽。2024年,马尾区空气优良天数比例99.4%。白眉水库等集中式饮用水源、各国控断面、省控小流域水质达标率均达10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5.47平方米,辖区有东江滨公园、天马山生态公园、琅岐红光湖公园等公共绿地。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等称号。
【行政区划】
马尾区辖罗星街道、马尾镇、亭江镇、琅岐镇,下设17个社区、62个村,总面积275.66平方千米。
【自然地理】
马尾区位于东经119°37′,北纬25°29′,地处福州市东南部,闽江下游北岸。土地面积275.66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耕地面积9.21平方千米,园地面积7.87平方千米,林地面积147.11平方千米,草地面积2.37平方千米,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37.34平方千米,交通运输用地面积9.21平方千米,湿地面积20.33平方千米,水域及水工建筑用地面积24.71平方千米,其他土地面积17.51平方千米。
【经济发展】
2024年,马尾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9.23亿元,增长5.8%,其中建筑业增加值209.94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329.93亿元,增长5.9%;固定资产投资182.23亿元,增长18.8%;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3.69亿元,增长31.3%;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42.05亿元,增长2.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28亿元,增长3.0%;进出口总值441.62亿元,增长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107元,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收入39389元,增长6.9%。
【社会建设】
教育事业:2024年,马尾区有各类学校37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所(民办),在校学生1.8万人;普通中学14所(其中民办4所),在校学生1.4万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在校学生1970人;小学20所,在校学生1.9万人;益智学校1所,在校学生36人。共有幼儿园28所(其中民办14所),在园幼儿7486人。现有区级骨干教师191名、福州市骨干教师133名、福州市学科带头人19名、福建省学科带头人6名、正高级教师1名、福建省特级教师1名、福建省名校长(园长)1名。马尾一中荣获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文化事业:2024年,马尾区有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纪念馆1个,剧场、影剧院5个。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书63.04万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马江海战炮台、烈士墓及昭忠祠,福建船政建筑,罗星塔,亭江炮台,福建戍守台湾将士墓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迥龙桥、闽安协台衙门、马限山近代建筑群)、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6处,文物点324处,收藏文物1403件。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8项,其中国家级1项(马尾·马祖元宵节俗)、省级2项(琅岐肩顶戏、福州古蒸鱼燕制作技艺)、市级2项、区级23项。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并被人民海军授牌“爱国强军教育实践基地”。船政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案例入选“共和国印记——工业之光耀中华”主题活动典型案例。
卫生事业:2024年,马尾区内医疗卫生机构162家,其中,医院6家(三级甲等医院1家,二级甲等医院1家),妇幼保健院1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村卫生所51家,每千人口床位数4.58张。医疗卫生技术人员1900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医师)770人、注册护士794人。马尾区MMC“1+X”项目通过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质控认证,成为全省首个获得认证的区域中心。
社会保障:2024年,马尾区新增城镇就业1.07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598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74人。挖掘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1万余个,发放各类稳岗扩岗补助1384万元。继续为全区60周岁以上老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发放高龄补贴926.5万元。救助帮扶困难群众8000余人次,发放残疾人各类补贴372.3万元。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新开工建设保租房249套、建成720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